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法院要闻
《郴州日报》:以村委会名义写的感谢信
作者:颜强  发布时间:2013-05-22 11:07:44 打印 字号: | |
  26年前一份分家“协议”,竟成为一道鸿沟隔在了父子之间,原本血浓于水的父子形同陌路。案件经临武县法院文拥军法官和风细雨般的调解后,不仅“缝合”了父子间破碎的亲情,还收获了一份——

            以村委会名义写的感谢信

  “县法院法官不辞辛苦,冒雨进村调解赡养纠纷案,不仅维护了当事老人的合法权益,更维护了全村的和谐与安宁……”5月20日,在临武县法院外围墙上,一封用毛笔写在大红纸上的感谢信格外醒目,引来众多群众驻足观看。

  原来,这是该院法官上周五进村调解了一起赡养纠纷案后,村民们被法官的为民司法情怀所感动,决定以村委名义给法院送来的感谢信。

  5月17日上午11时许,该院驻村法官文拥军接到麦市镇乐源村村干部打来的电话,称村里76岁的蒋老汉身患脑血栓卧病在床三四年了,远嫁外地的女儿家贫如洗,而老人的儿子蒋某多年来不仅不尽赡养义务,而且还经常对老人进行打骂,村委会为此事多次组织双方调解均无果,恳请法院为老人家主持公道。

  得知老人的凄惨遭遇,文拥军法官心情异常沉重,当即决定为老人上门办理立案手续,并启动庭前调解程序,尽快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。

  中午下班后,还没顾得上吃午饭,文拥军就带领书记员小乔,冒着暴雨驱车20多公里来到村里。在病床边,文拥军为老人办理了立案登记手续,并与赶来的村干部一道做父子俩的调解工作。

  “赡养老人,是每个子女都应尽的责任与义务……”面对文拥军苦口婆心的劝说,蒋某十分抵触,并大声吼道: “这是我们家的事,与你们无关。” “就算法院判了,打死我也不会出一分钱给他。”调解似乎显得不太可能。

  “慈孝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为什么蒋某连自己的亲父亲都不愿意赡养,话语间甚至对父亲充满极大的仇恨,文拥军觉得其中必有隐情。他决定先进一步了解情况,查找出父子俩症结所在。

  经向村干部了解得知,原来,在26年前,当时尚在读高中的蒋某就与现在的妻子邝某谈恋爱,望子成龙心切的蒋老汉担心谈恋爱会影响到儿子学业,遂极力反对儿子跟邝某在一起。在多次阻止无效的情况下,他与儿子签订了一份“分家”的协议,并在蒋某跟邝某结婚后将仅有的部分家产都给了外嫁的女儿。蒋某从此便怀恨在心,不再跟父亲往来,更不愿意承担赡养义务。但邝某内心比较善良,不忍心老人过孤苦伶仃的生活,每年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私下里给老人一些零用钱,甚至为老人添置几件衣服。

  在掌握这一情况后,文拥军决定用情理法交融的办法,做蒋某夫妇的工作。他先从做邝某的思想工作入手,并试图让邝某说服自己的丈夫。

  “老人家现在无依无靠的,谁都看到心疼,你作为儿媳妇能够无动于衷……”文拥军一番动人的话语让邝某也感到有些内疚,并答应劝说丈夫承担起赡养义务。而坐在里屋的蒋某也被文拥军恳切的言语感动,表示愿意提供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给父亲。

  至此,案件调解工作初现曙光。文拥军趁热打铁,亲切地走到蒋某身边说道: “谁都会变老,将来等你老了你的子女不养你,你怎么想、怎么办。老人家这把年纪了,如果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指望不上,他还能指望谁……”文拥军这番话说到蒋某的心坎上了,彻底瓦解了他拒绝赡养父亲的念头。他也为自己这么多年的不孝感到深深的自责,表示愿意承担起赡养父亲的义务。

  下午4时许,在文拥军的主持下,蒋老汉与儿子终于达成了赡养协议,蒋某承诺给父亲出钱治病,并每月另外给240元生活费。在蒋老汉的病床前,父子俩的手20多年来第一次紧紧地握在了一起。

  原本复杂棘手的赡养纠纷案,经过文拥军和风细雨般的调解,不到5个小时就结案了。
来源:郴州日报
责任编辑:程湘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