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6日上午,临武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原告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。该院全体审委会委员对该案件进行庭审评查,并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法律监督员、人民陪审员、群众代表等1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观摩评查。庭审结束后,听审人员根据庭审观摩评分标准对整个庭审过程认真打分,一一点评,并为庭审观摩活动提出改进建议,帮促法院提升司法公信力。
本次庭审观摩只是临武法院“阳光司法提公信”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临武法院在“百案庭审观摩”活动的积极实践中,以庭审观摩为着力点和发力点,进一步规范庭审水平,提高审判人员庭审驾驭能力,并通过主审法官自我预判、观摩评委深度点评、旁听人员广角监督、当事双方感受评价等多维度入手,抓促庭审规范同时,深度挖掘并发挥庭审观摩的最大效用,赋予“百案庭审观摩”活动更多的实践意义。
1、自我预判与深度点评相结合,互查互纠提升庭审质效。庭审结束后,立即组织主审法官进行自我剖析,表述预期与实践差距,不断总结改进;并由担任观摩评委的审委会委员参照评分标准,进行深度点评。同步拍摄庭审过程,制成视频资料,将点评意见列入工作日志归档整理备查。自开展庭审观摩活动以来,共26名法官参与自我点评,总结出34条庭审问题,明确7项需要改进的庭审项目,制作庭审观摩工作日志16篇,促进了案件审判质量大幅提升。
2、法官剖析与观摩评析相结合,内修外炼转变庭审作风。广泛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人民陪审员、法律监督员以及群众代表观摩庭审,外部考量庭审规范化水平,从社会认知和一般经验角度点评庭审礼仪、庭审逻辑、庭审语言、庭审效果,纠转庭审作风。今年以来,共邀请48名人大代表和21名政协委员参与庭审观摩,庭审认可度达98%。
3、观摩评查与警示教育、开门纳谏等相结合,纵深推进监督常态化。根据案件特点,针对性邀请观摩评审人员,同步设置警示教育课堂,让听审人员在庭审中有思有评。庭审前,除向观摩评查组发放庭审评查标准和评分表外,并附一份临武县人民法院工作征求意见表,邀请听审人员对法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。经归总整理后,及时释疑答复,规范改进。此外,在各审判庭设置庭审意见簿,适时告知当事人双方和旁听群众可以针对庭审提出意见和建议。今年以来,共邀请社会公众600余人次旁听庭审,共收录来自各界的意见和建议200余条,当事人服判息诉率达97%,推进了庭审过程的公开、透明。